液化天然气行业提前“入冬”
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及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液化天然气(LNG)价格一再下滑,上中下游几乎都难以盈利,行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提前进入寒冬。
中国工业气体协会特聘专家蒋春辉表示,上游LNG液化工厂受市场冲击最大,一方面是原料气价格受发改委调控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进口低价LNG冲击加大。目前国内液化工厂开工率不足40%,不少企业成本倒挂。中游的LNG物流,传统公路槽车运输半径大幅缩小,大容积的车辆已不具优势。本应享受全球廉价LNG利好的终端市场,却因油气价改不到位,同样难以获利,投资者几乎放弃。
中国工业气体协会秘书长洑春干认为,LNG价格大跌主因在于供应量大增,需求量又因油价暴跌和经济增速放缓而缩减。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国华电与BP签署了一份价值高达百亿美元的购销协议。根据该协议,BP每年向中国华电供应100万吨LNG,为期20年。2008~2014年,三桶油共签署了3840万吨/年LNG长协大单。这些协议大多数都在2015~2017年期间上线。而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增张,国内LNG产能去年就已显现相对过剩势头。
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却一再趋缓。201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183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8.9%,增速十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今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906亿立方米,增长2.1%,增速再创新低。目前,很多工业用户的气化站大量闲置;除京津冀地区继续加大锅炉煤改气外,以前煤改气的企业出现了逆置换;被寄予厚望的交通燃料领域,柴油消费量因经济放缓已经大幅下滑,随着油价下跌,LNG与柴油的价差极小,替代没有经济效益,需求停滞。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对中国LNG产业长期前景仍然看好。蒋春辉说,国家能源发展政策一直对天然气青睐有加。目前,全球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近24%。而我国的天然气比重仅为5.8%,产业尚处于成长期,目前的市场只是暂时的扭曲,会逐渐回归。
不少业内人士在强调LNG环保优势的同时呼吁国家加快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给更多企业直接到国际市场寻求低价气的机会。他们认为,目前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时期,宜深耕细作,摸索新商业模式,不宜扩大规模。LNG下游市场的开发仍应以交通领域为先锋,同时要把管道气难达到的小城镇作为主战场。
来源: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