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电话:0477-8115875
手机:18247754135
QQ号:3460627997
邮箱:xinshengguandao@yeah.net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鄂尔多斯
东街16号街坊 |
|
发布日期:2015-10-16 点击次数:12062次 【关闭】 |
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发展趋势
1. 有序推进储气库建设,工作气量逐步达到年消费量的10%以上
地下储气库调峰应急储备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天然气利用发达国家的普遍选择。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天然气消费生产大国的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分别占其年消费量的17.4%和17.0%(不包括战略储备气量)。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峰应急储备达到年消费量的17%~27%,而中国储气库建设规模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截至2014年底,全国建成的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仅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7%,调峰工作气量的增长与消费量增长不匹配,远远不能满足冬季用气高峰的调峰需求。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调峰需求约占年消费量的11%左右,而储气库作为最主要的调峰方式,储气调峰规模至少应达到10%以上,才能基本满足调峰及保供需求。
因此,中国在“十二五”建设国家商业储备库的基础上,还需要建设一大批地下储气库,应继续加大储气库库址筛选和前期评价的力度,按照“筛选一批、评价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有序地加大储气库建设投入,使调峰规模逐步赶上天然气消费高速增长的需求。
2. 全国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储气库建设布局
根据建库资源的分布情况,从国家层面协调企业、地方统筹布局全国地下储气库规划,按照保重点及需求程度,分步实施储气库建设。
从建库类型看,我国从南到北已在24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域发现了可资利用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含油气构造为改建地下储气库提供了一定的地质基础。因此,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应以最为经济的油气藏类型为主,而在缺少油气藏构造的地区,选择适合建库的含水层构造及盐层,建设含水层及盐穴储气库。
从地域上看,我国气层气储量主要分布在西北、中西部和西南地区,气顶气和油田伴生气主要分布在东北松辽、环渤海盆地以及中南地区。因此,我国西北、中西部和西南地区储气库应以气藏型储气库为主,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中南地区则应以油气藏类型为主。而长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地区缺少适合建库的油气藏构造,因此,在这两个地区应把寻找盐穴或含水层构造作为储气库的重点研究方向。
从作用上看,上游主要气区,如西北、西南、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大中型气藏型或油气藏型储气库为主,以解决需求淡季天然气存储、冬季调峰和应急储备问题;东南部消费市场地区以建设中小型油气藏型、盐穴型储气库群为主,解决本地区调峰问题。
此外,还应在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以及南方盆地积极开展含水层建库目标的研究与勘探,寻找含水层建库有利目标,建设多元化类型地下储气库,满足不同调峰需求。
针对我国建库地质资源的不均衡性,地下储气库建设要逐渐摆脱那种单纯为某个干线配备储气库的模式,而应通过各干线之间的联络线将调峰能力较强的地区剩余工作气调配到调峰能力较弱的地区。特别是联络线附近的储气库,可根据不同地区的调峰需求,在各干线之间进行调配,进而确保重点地区、重点城市的调峰需求。
在没有建设大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下,应考虑将多个距离较近的小型气库组成储气库群,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配,这样既可以扩大调峰规模,降低投资成本,又能更加灵活有效地发挥储气库的应急调节作用。
3. 建立数字化储气库,实现储层-井筒-地面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运行管理
地下储气库是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多周期的注采过程,全生命周期使用达50年以上,与气藏开发相比,其注采气速度是气藏开发的20~30倍。储气库构造断层圈闭的密封性,在多周期交变载荷工况条件下,受储层非均质性、气体高速流等影响极大。同时活跃的边底水使储气库运行特征更加复杂,这些特点决定了地下储气库在地质风险评估、注采气井钻采工艺及地面集输工艺等方面有着与气田开发显著的差异。
中国储气库建设受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因素影响,在储气库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储气库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加强中国地质特点储气库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以储层渗流为核心、井筒-地面为约束条件等,集地下地面于一体的三维仿真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数字化储气库,实现储气库地下-井筒-地面一体化设计、运行管理,提高储气库运行效率,科学指导储气库扩容达产,防范并预警地下储气库建设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
4. 建立国家产供销逐级责任制,实现分级储备调峰管理运行机制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在建项目施工进度,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储气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同时将在融资、用地、核准和价格等方面给予支持。天然气销售企业和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可单独或共同建设储气设施,储备天然气。国家承担天然气战略储备;天然气销售企业承担季节调峰和干线管道事故应急储备;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和大用户承担日和小时高峰期调峰储备。实现分级储备调峰管理运行机制,将是未来破解高峰期“气荒”难题的发展趋势。
管道公司市场部
2015年10月12日 |
|
|
|
|